2009年11月27日

最好的不一定最好

試住十天後,爺爺決定搬入長庚養生村長住。

星期三下午我帶著小孟陪爸爸去探望已經入住養生村三星期的爺爺,雖然過程中一直聽爺爺提到養生村的食物有多和他胃口,環境有多清幽等等,但我也留意到他一直要我們常去探望他,還說了幾次『獨居老人』這個詞。

然後,我發現每當爺爺一提起『獨居老人』時,爸爸和姑姑就會同聲要爺爺千萬別這樣想。爸爸和姑姑都認為每個星期已經有這麼多子女去探望他,他怎麼還會這樣想呢?再說,養生村的其他老人要是看到我們這麼一大票人,又是子女又是曾孫的一起去拜訪爺爺,一定羨慕死了。

我不得不承認長庚養生村的確是個辦得很完善的養老院,裡面的工作人員對待長者的態度親切,飲食方面的調製以及環境、硬體設施也都處處為長者設想,若是心裡調適的很健康的老人,住在裡頭一定很開心。但我並不確定爺爺的心態是不是已經調整好了。

雖然在好幾年前奶奶辭世後,爺爺就都是一個人住,自己打理生活起居,早上散步下午喝咖啡,日子過的也挺愜意,但畢竟是在一個自己住了三十多年的社區生活,出門遇見的鄰居或是市場賣菜的老闆都是熟識的老朋友。突然要搬到一個新的環境居住,心理上難免有些不適應。

其實,爸爸和姑姑會提議讓爺爺住到養生村也是為了他的安全著想。

前兩個月,爺爺一個人在頂樓澆花的時候摔了一跤,跌斷右手骨頭,雖然手術很順利,也持續有在做復健,但穿衣服的時間需要比平常多上兩倍,吃飯拿調羹喝湯也會喊痛,大家都不放心再讓他一個人住,若要他搬到任何一個子女家同住,白天也是只有爺爺一個人在家,所以大家才會提議讓他住進這個處處都有拉鈴可以求救,出門又可以結交許多同齡朋友的養生村居住。

只是,住在這個宛如高級渡假勝地的養生村中,除了身體要夠健康,起居能夠自己打理外,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顆開放的心,願意接受一個人居住的狀態,也願意放下對子女的牽掛,安心的把生活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才能夠好好享受身邊的美景與舒適的環境。

只是,要真的把心態調整到這樣的位置實在需要一段時間,而且不一定每個人都願意接受這樣的生活。

或許是因為每天花很多時間在思考如何引導小孟吧,我突然覺得,或許對待長輩的態度也該像教育孩子一樣,試著尋找出最合適的方法而不是用我們認為最好的方法或最方便的方法。畢竟,每個人都不一樣,最好的不一定最合適,最合適的反而才最好。只是有時候我們願意花很多的時間陪伴子女找出最恰當的生活方式,但面對長輩時,相對願意付出的精力就少了許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