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7日

溜滑梯裡的單行道

(本文刊登在5/26國語日報家庭版)


最近帶小孟去公園溜滑梯,向來遵守樓梯上、滑梯下的她,開始發現有些大孩子會從溜滑梯由下往上爬,卻不走樓梯。

儘管我和其他媽媽總會跟這些大孩子說,不行從溜滑梯往上爬,要走樓梯。但從她第一次盯著這些孩子看時,我就在心裡想:如果有一天她問我,為什麼他們可以這麼做,我該如何回答她,並且要她繼續遵守溜滑梯的遊戲規則。

終於,有一天,她在溜滑梯旁開口對我說:『媽媽,我也想要從這邊上來。』

於是,我把早已在心裡準備好的答案說了出來:『小孟,你還記得你很喜歡在大賣場開小朋友的車車嗎?就像媽媽開汽車那樣。上車、關門、發動、開車、左轉、右轉、迴轉、停車。開車的時候會遇到一種路,叫做單行道,走在這種路上的時候,只能從一邊進去,另一邊出來,不能反過來走,因為這些路不夠寬,不能夠同時開兩部不同方向的車。如果我們不遵守規定的話,就會很容易發生車禍。就像過馬路的時候闖紅燈一樣,容易有危險。溜滑梯也是一樣,它是一個單行道,只能從樓梯上去,滑梯下來。要是不遵守這個單行道的規則,想要從滑梯上去,就會被從溜滑梯下來的人撞上,這樣就會發生車禍。知道嗎?』

『所以,溜滑梯是單行道。』小孟重複了一遍我說的話。

『是呀!只能從樓梯上、滑梯下;樓梯上、滑梯下。這樣才不會發生危險。』我邊說邊比著手勢。

『可是,別人都沒有遵守規則呀?』小孟說。

『我知道。有時候,有些人就是會不遵守交通規則。就像是媽媽開車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人闖紅燈,但是這樣非常危險,因為綠燈的人也在走,紅燈的人也在走,就容易發生車禍。但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樣才不容易被別人撞到。而且如果我們看到別人不守交通規則,我們一定更要提醒自己,好好遵守交通規則。否則就會像我們在路邊看到的車禍那樣,車子壞了,人也受傷了。』我接著說:『如果你從溜滑梯往上爬,上面的小朋友沒有注意,就溜了下來,那你就會被他撞到,這樣就是發生車禍,兩個人都有可能受傷。所以,我們要從樓梯上、滑梯下,因為它是單行道。』

『好,樓梯上、滑梯下。』小孟說。

『孟孟真棒!講一遍就懂了。好棒,去玩吧!』我抱著她親了一下。

我覺得能夠被爸媽帶在身邊的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他們能夠看見我們日常生活裡的一舉一動,他們想要學習、摹仿,父母也就有更多的機會,向他們解釋許多事情的道理。散步的時候,只要小孟開口問,為什麼要等綠燈我們才能過馬路,我就有多一個機會,告訴她:『因為馬路兩邊的人都要通過,但是如果大家一起過,就會打結,會出車禍,所以就發明了紅綠燈,輪流通過,紅燈的人要等一等,綠燈的人要趕快過,這樣兩邊的人都可以過馬路,又很安全。』;而當我留意到她喜歡開車這件事情時,我就可以想到,用開車時要遵守的交通規則來向她說明,溜滑梯的規則時,她會更容易接受。

很多時候,甚至是所有時候(除了當孩子想睡覺或剛睡醒的時候),我都認為孩子是非常能夠講理的人,只要我願意花時間、用耐心,好好跟小孟說道理,她幾乎沒有不接受的。

雖然,我不能保證在她未來的成長過程裡所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會用道理好好跟她說話,但是,我,她的母親,她最親密的人,可以在她人生發展的前幾年,好好跟她說話,讓她對於生活裡的種種事情,有一個粗略但是穩定的基礎。好好對孩子說話,不但能夠讓孩子的性情更加穩定,也可以讓孩子跟爸媽之間的情感更親密。

當了母親之後,才發現這不只是一條親子之間長遠的道路,更是自己性情修煉的無止盡道路。我不相信父母的經驗一定全是對的,所以我也不會跟孩子說:『我是你媽,所以你得聽我的話,因為我說的才對。』我只相信,如果爸媽想要讓孩子接受一種說法,或是企圖跟孩子說理,那麼,我們就必須真的在道理上站的住腳,能夠讓孩子信服我們。而不是用強迫命令或是暴力的威脅,讓孩子屈從。父母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用任何一種方式對待他們,因為在他們眼裡,父母永遠是他們最愛的人,然而,如果我們不謹慎選擇我們的教養方式,在孩子越長越大的過程中,他們和我們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

2011年5月21日

給出愛!

週三晚上結束第一堂POV下課回家,我和龍霸在床上聊天聊到早上凌晨四點,雖然很累,心情卻很平靜喜悅。


睡前,依照最近的慣例,小孟總要巴著我的大腿,在上床前哭到我們兩個都快抓狂,才有機會進入在床上翻滾之後的睡眠狀態。


而這天晚上的大哭是從我在後陽台洗衣服開始的,為了把早上就已經泡在水裡的衣服,趕緊洗起來晾乾,我趁著小孟要去刷牙的時間,打算迅速完成這項工作。然而,才當我剛把手伸進沁涼的水裡,小孟就已經從浴室一路大哭到陽台門口,隔著玻璃門,嘶吼哭喊,完全沒有一點想要停歇的意思。


我隔著玻璃門一面對她喊著:『妳先去刷牙,媽媽很快就來陪妳。』一面加快手中的工作。然而她卻像是完全沒有聽見般,絲毫沒有反應,還越哭越大聲。玻璃門外的我,從原本的焦急緊張,漸漸轉為憤怒生氣,暗暗覺得這個孩子怎麼一點都聽不進我說的話,為什麼就不能夠讓大家分工合作,趕緊把事情做完,上床睡覺呢?為什麼什麼事情都要我來?刷牙要我陪、洗澡要我陪、大便要我擦?然後龍霸聽見小孟哭成這樣也不來抱、不來安撫,這個傢伙明明洗好澡了,但是到底又躲去哪了?所以一等我把衣服洗好,丟進洗衣機裡脫水,就衝進門來,邊洗手邊大喊:『拔拔!你在幹嘛!你沒聽見小孟哭成這樣子嗎?』一次、兩次,沒人回應,我抱起小孟就往房裡走。看見龍霸正站在馬桶前,準備尿尿,我又問了一次:『你剛才在幹嘛?沒聽見你女兒哭的這麼慘呀?』


『有呀!』龍霸轉頭看我,無奈的接著說:『可是她就是進浴室刷牙發現是我,才轉身大哭跑出去的呀!要是我再過去,她不是哭得更大聲?』


『呼~~』我用鼻子用力呼出一大鼻孔的氣。聽完他說的話,我也只好乖乖帶著小孟,打算進浴室刷牙。但才一剛讓她站在地上,原本停歇的哭聲,又開始了。混合著哭聲,嘴裡還模模糊糊的說著:『我不要刷牙。』


這下我原本已經降溫的火氣,又直線衝了上來。好在,好在,聽著她如雷的哭聲、看著她滿臉如雨的淚珠,我頓時決定:靜心!


把心情平靜下來後,牽著小孟走到最近的椅子坐下,握著她的雙手,吸吐、吸吐,留意自己的鼻息,接著,不帶任何對錯批判、憤怒情緒,靜靜的平視看進她的雙眼。然後,當我們四目相對的同時,小孟彷彿明白,自己其實還是該去刷牙,雖然媽媽不會因為她的大哭就大聲罵人,但她也知道媽媽並不會因此而妥協讓步。所以,她慢慢安靜下來,然後跟著我進浴室刷牙洗臉。


等到終於把牙齒刷好,衣服換好,帶著小孟上床睡覺,她卻又因為我要起身去廁所,而一路從床上大哭的跟著進浴室。雙手、雙腳奮力想要攀爬上我坐在馬桶上的大腿,還大聲喊著:『媽媽抱!媽媽抱!』老實說,當她喊著『媽媽抱!媽媽抱!』的第一時間,我很生氣!心裡想著,為什麼妳不能稍微等一等,硬是要坐在我身上,這樣我要怎麼上廁所呢?但看著她滿臉淚痕的雙頰,我突然發現,自己正在做一件很傷人的事情。


以前,我曾經跟龍霸抱怨過,為什麼每當我很傷心難過的時候,只是簡單的想要一個擁抱,他都不願意給我?卻還要我好好想想為什麼不能自己從情緒裡走出來。那種他對我的要求,要求我自己從情緒裡走出來的態度,在我看來,根本就是一種吝嗇,一種吝嗇於給愛的態度,因為對他來說僅只是簡單、輕而易舉的一個擁抱,就可以讓我好過很多,但是他卻不肯。然而,當小孟哭著要我抱她時,我也做了和龍霸同樣的事情。


轉瞬間,所有的生氣情緒,全都離開了我。同時,我眼裡看見的也不再是一個不停索取、需求不斷的孩子,而是一個我最愛的人,正用她能想出的最大力氣、方法,告訴我,她想要一點愛,僅只是一個擁抱,就能夠滿足的愛。於是,我趕緊拉著她靠向我,緊緊用雙臂將她環繞在胸前,希望她能夠好過一些。


在小孟睡著之後,我和龍霸聊著這段剛剛發生的事情。雖然是小小一件生活瑣事,一件平時都在上演的生活插曲,這次卻讓我有了不同的體驗。我告訴龍霸,當我看見自己不想要擁抱小孟的時候,其實有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她不斷的哭聲,讓我很不好受;然而,換個時空場景來看,有些時候,在小孟情緒平穩,我們相處開心的時候,即使是她跟著我進到浴室,要坐在我的身上和我一起上廁所,我也會同意。那麼,為什麼當她難過傷心的時候,正正需要我的時候,我就反而不願意了呢?事實上,應該完全與我到底有沒有辦法抱著她上廁所無關,只是因為我單純的不想。不想在孩子一直哭鬧的時候,還讓她拿到所有一切她想要的東西,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因為不想要她學會哭鬧就可以達到目的,但看深一點,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根本就只是因為,當別人不讓我好受時,我也不想要讓她開心,一種以牙還牙的態度。在這樣的態度之下,自己有的只是情緒化的自動反應,卻完全看不見孩子對於愛的需求。


雖然一直相信,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時,要先處理情緒,等情緒處理完了,再來處理問題。但慚愧的是,這個想法好像只有在自己很中立、平和的時候,才會記得。大部份的時候,大概都落在自動化的模式中,反覆自己過去的傷痛,就好像,我不願意給小孟擁抱,其實也是受傷於龍霸在我傷心難過時,不肯大方的給我愛。


好在,在當晚發生的事件裡,讓我看見了這個動機。一旦看見自己不願意給愛的原因,就再也無法做出同樣傷人的事。因為,孩子是自己最愛的人,當醒覺到自己可以更簡單的給出愛時,就不會再對於她的哭聲有任何情緒激動,而能夠立刻明白,那只是一種語言,跟我溝通出來她有多麼想要得到我的愛而已。


所以,謝謝小孟,不只因為我能有一個這麼棒的孩子,更因為她讓我有更多機會可以醒覺修煉自己。









2011年5月17日

無論有多氣,請讓孩子感受到愛!

最近小孟跟龍霸的關係有些緊繃。每天龍霸回家,小孟要不是躲起來,再不然就是不怎麼愛搭理他,弄得龍霸明明工作一天後,很想要好好抱抱女兒,卻總是碰著一鼻子灰。

經過連續幾晚小孟睡前咿咿啊啊的哭聲折騰後,星期五晚上龍霸終於沈不住氣的唸了她兩句:『你這樣每天晚上都要來這一齣戲,到底是怎樣?弄得大家不能睡覺,你有比較好過嗎?睡覺就睡覺,幹嘛一直哭,就不能好好睡覺嗎?』這幾句話,聽起來洪亮的語調音量像是在罵人,但其實說的並不是什麼太嚴厲的話語,而且可以聽出龍霸很努力在控制著情緒。即使仍能夠感受到不悅與憤怒,但我認為以一個每天辛苦工作,晚上睡覺還要飽受折磨的父親來說,他所表現出來的激動程度,已經算是非常有修煉的了。

只是,這幾句很大聲說出的話,當然沒有讓小孟停止哭泣,反而更是哭得停不下來。


等小孟終於平靜下來,我輕聲哄她入睡,順便在她耳邊說著每天都要說上好幾遍的話:『馬麻最愛妳這個小寶貝了。知不知道呀!』她用小小的手摸摸我的臉頰,笑著點點頭。我又接著說:『拔拔也很愛妳唷!』她看著我搖了搖頭。『拔拔不愛妳嗎?那不然他愛誰?』小孟用手指了指我,說『拔拔愛妳。』『哈哈!我知道拔拔愛馬麻呀,可是他也很愛妳。』小孟又搖了搖頭。


龍霸在一旁聽了說:『因為我會罵她啦!』小孟點點頭。


『可是,馬麻也會罵妳呀!馬麻不會罵妳嗎?』我問小孟。『不會!』她搖搖頭。


『雖然拔拔會罵妳,但是他還是很愛妳的。』我說。小孟繼續搖搖頭。


等小孟終於睡著後,龍霸和我仍然繼續在床上閒聊著,最後,在凌晨三點忍耐不住飢餓,起床煮宵夜吃。當兩人在廚房煮水、切豆干的同時,我和龍霸聊起小孟和他的關係。


老實說,每天在家裡面對小孟的人是我,所以真正和小孟有較多衝突的人也是我,我會管她、唸她,當然,還有更多機會被她激怒,所以,我絕對是個會罵人的媽媽。只是,我和龍霸唯一不同的是:不管我有多生氣,或是說話有多大聲,我一定會在恢復平靜之後,立刻跟小孟表達愛意,讓她知道,即使我會生氣,但我仍然深愛著她。這是我在人本教育基金會所編的「愛的手冊」裡學來的招數。


當然,我贊成的是用道理和孩子溝通,以及不要想要控制小孩,但是,在每天的生活瑣事中,爸媽仍然有太多太多的機會,會被孩子按爆激怒。我必須承認的是:我不是聖人,我也會生氣,生氣沒什麼大不了,這本來就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之一。但我也知道,情緒不能夠解決問題,更無法讓孩子聽進我們想說的話,所以如果真的想要生氣,那在生完氣之後,一定要好好把道理重新再說一次,說進孩子心坎裡,同時讓孩子知道,情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可能生氣,但那絕對不表示,也不等於我們不愛她了。


孩子很單純,很多時候,甚至所有時候,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都只是直覺反應,並不是要激怒我們,即使做了我們認為「錯」的事情,也只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被社會化,在這樣直接的個人反應中,其實是珍貴的真誠,但卻因為可能耽誤了爸媽的時間;害得爸媽晚上睡不好覺;或是讓爸媽覺得在眾人面前丟臉,而讓爸媽抓狂。只是,換個角度看看,抓狂狀態之下的言語或是態度,真的有辦法讓情況改善嗎?換作是自己,被人罵了之後,大概也只會想要大哭,可憐的是我們已經社會化太深,所以即使想哭,也只敢回家在棉被裡偷偷哭泣,不敢當面放聲大哭。而且,雖然說良藥苦口、忠言逆耳,當我們聽了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尤其是帶著情緒字眼的批評後,應該一時半刻間也難以真心收進那些良藥與忠言,甚至立刻會有反彈的情緒,而孩子比我們的反應更加直接,所以,千萬別以為我們罵了小孩,她會馬上知道我們愛她,嚴格說起來,她應該會覺得我們不再喜歡她了。所以,不論是平心靜氣的講道理,或是留意到自己開始有激動的情緒,在溝通完之後,都應該要立刻對孩子示愛,讓孩子知道,我們的情緒完全不會影響到我們對她的愛。


大部份的人,應該都還可以記得小時候被大人誤會或是被痛罵一頓的畫面,想想自己當時的感覺感受,大概就能夠有對孩子的同理心。不要因為自己當了爸媽,就變成自己小時候討厭的大人角色。孩子永遠是孩子,如果能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愛,當他們長大之後,就不會像我們跟爸媽之間分隔的距離那麼遠。

2011年5月14日

家的歸屬感

上個星期的某一天,晚餐過後,我和龍霸正手腳忙亂的收拾著剩菜、碗盤,小孟已經開心的跳下餐桌,衝到冰櫃前,使勁拉開冰櫃抽屜,拿出明治冰淇淋,打算開始享用她從飯前就喊著要吃的甜點。


『你還真自動呀!』龍霸看著她說。


『自動很好呀!』看著小孟一臉興奮的我說,『自己去開冰箱拿東西吃,表示她在這個家裡很自在,覺得這是她的家。』


『什麼覺得這是她的家?這本來就是她家呀!』龍霸說。


『可是我以前在家就不會像小孟這麼自動去開冰箱門,拿東西吃。』我說。


『哪有那麼誇張!那不然你都吃什麼?』龍霸問我。


『也不是說真的都不會去拿,只是...如果只有我一個人在家,我就是會覺得,不知道可不可以這麼做,即使我很想吃。』接著,我開始對龍霸描述起自己小學一二年級時的一個畫面:『已經不記得當時自已想吃的是什麼東西,大概是包餅乾吧!只記得我放學回家,在昏黃的燈光下,開開關關冰箱門好幾次,卻始終不敢把冰箱裡的東西拿出來吃。後來等到姐姐下課回家,我還特別問了她,我可以吃嗎?之後的畫面不太記得,但我想,最後應該有吃吧!』


『你真的很誇張耶!』


『對呀!我也覺得很誇張。可是如果是回外婆家,我就完全不會有這些有的沒有的想法,每次回去把東西放下之後,就會先去檢查冰箱有沒有可以吃的東西,夏天還會把冰箱門打開來吹冷氣。真好笑!大概我覺得那裡才是我家吧!所以,我可以隨便開冰箱拿任何我想吃的東西來吃。』我說,『而且,我回奶奶家也不會隨便開冰箱,除非得到大人的允許。』


『可是有很多人去別人家,都會自己打開冰箱門來看。』龍霸說。


『是啦!好像是有人會這樣,但是我沒辦法。我覺得冰箱也是有所有權的,除非主人請我幫忙拿東西,不然我大概完全不會想碰冰箱門!』我說。


老實說,我覺得自己小時候真的有點誇張。這不敢拿東西出來吃的故事要是說給我媽聽,她不知道會怎樣想。當然,等我再大一點,大概是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大概是回家裡住的時間已經夠久了,漸漸對我家的冰箱失去敬畏之心。每天早上出門上學前,都會去冰箱裡挑一兩顆最大最漂亮的水果,記憶裡頭印象最深的就是蓮霧,因為我超級愛吃蓮霧,所以媽媽都會買一大包,放在冰箱,然後我每天上學就可以帶幾顆去吃,從一整包買回來,我就開始挑,每天一定要從袋子裡挑出我覺得最好的蓮霧,但其實,從來沒人跟我搶過,從媽媽買回來,到我把袋子裡最後三顆帶去學校,中間沒有任何一顆會被家裡其他人吃掉,全部都是我吃完的。所以,可以說,根本就是挑好玩的,因為不管美醜最後全都會進到我的肚子裡。


但我還是覺得,在每個孩子心中都會有對於自己的父母、家庭,是否親密疏離的體認。記得有一次聽Vic聊起,他說,他的母親曾經對他抱怨,他們幾個孩子總是會跟爸媽頂嘴、吵架,而他們的堂哥、堂姐就不會這樣對伯父說話。然而,他卻認為,會和爸媽吵架,其實代表的不是不尊重,而是因為有話可以直接說,雖然表面看起來關係不和諧,但其實底層卻比對父母恭敬,而完全不會告訴爸媽自身狀況的孩子,和父母親近很多。



這樣的說法我很認同。結婚之後和龍霸的家人相處,才發現原來每個家庭的差異真的不小。我自己的原生家庭非常重視禮數:每天早上起床不管心情如何,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和爸媽道早安;吃飯時長輩得先上桌,小孩才能坐下,每道菜上桌後也要讓最年長的人先嚐一口,大家才會接著動筷子;吃飽飯後要請還在用餐的其他人慢慢享用,才可以離開餐桌;晚上睡前也要和每個家人一一道晚安才能上床;若是自己從外面回家,一進門第一件事就要先和父母打招呼,即使是父母從外面回家,也一定得放下手邊的事情,先到客廳迎接他們,道好問安。儘管這些在我婚前一直反覆不斷的習慣,都是些好習慣,卻也有讓我不自在的時候,例如,正在和爸媽鬧情緒的時候,卻還要硬著頭皮和他們打招呼,根本就是一種皮笑肉不笑的煎熬;明明正在和爸爸冷戰,整整一個月都沒有其他對話,卻還要每天按表抄課的請安問好,表面上看起來很和諧,其實底下暗淘洶湧。

婚後才發現,龍霸跟他的父母完全沒這套八股的規矩。回家大家很隨興的打招呼,有時候甚至也不打招呼;吃飯時爸媽總是把好吃的讓我們先吃,隔夜飯有時還不許我們碰;早上起床睡到中午,婆婆還會先幫我們準備早點,一整個就讓我覺得能當這家人的孩子真好!父母子女間說起話來也非常平等:爸爸媽媽對於不懂的電腦資訊,都是抱著一種詢問意見的態度和龍霸討論;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全可以被拿出來公開討論,不會有什麼『你是小孩,管那麼多幹嘛!』的態度或聲音出現。

起先雖然有些不習慣,但日子久了之後,有時甚至覺得在婆婆家更加自在,說話不用顧忌太多,心情也比較輕鬆。所以,對於小孟的禮數教養,我也自然追隨龍霸家裡那條寬鬆自在的路線。一來是認為親子之間的關係,親密比輩分更為重要,太多的規矩,反而會讓親子有過大的距離,喜怒哀樂無法自然流露;二來則認為,若是想要在孩子青少年的叛逆階段,仍然能夠讓孩子放心跟爸媽吐露所有內心的彆扭情緒,就必須從小讓孩子體會到父母親全然的接受與支持,不會感覺到自己可能因為做了什麼樣的事情,就失去父母的愛。

這樣的態度,並不是說不用管孩子說道理,而是放下「父母為尊」的高傲身段,讓自己能夠蹲在孩子身邊,用他的高度看世界。家,雖然是孩子在世上第一個學習的空間環境,但更是她未來人生穩固的堡壘基礎,緊密親近的家,永遠會比嚴厲說教的家,讓孩子更愛停留其中。如果可以,我願意用一生的時間,讓我的孩子體會到愛,而不是規矩;因為愛能夠讓孩子願意學習規矩甚至,一切事物,規矩卻無法帶給孩子愛的感受。

願每個上天派來的孩子天使,都能夠在他們的家裡,儲存好一輩子用之不盡的愛,然後帶著這份愛,去到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 









2011年5月7日

我不要當乖小孩!

滿嘴沾滿巧克力冰棒的陳小孟!
5/2從瑞芳回家,洗乾淨澡,我和龍霸正打算上床休息,小孟卻一個人跑進了玩具間,說是要我們陪她唱祝你生日快樂,還要陪她吃蛋糕。唱完了歌,也吃了蛋糕,又說想要聽故事,看看時間已晚,我和龍霸輪流說著各種理由,想要讓她點頭答應進房間睡覺,她卻是怎麼也無動於衷。

從一剛開始的,『現在時間很晚囉,寶貝,該睡覺了!』、『拔拔明天還要上班,我們快去睡覺吧!』講到兩個人都已經昏昏欲睡,火氣上升,她卻還是堅持『再一下下。』。直到,龍霸突然說了一句:『你不是乖小孩嗎?乖小孩都要早點睡覺的。』


接著,我就看見原本堅持的小孟突然低下頭說:『我不要當乖小孩。』


然後,我的心思也開始漂移,慢慢聽不見龍霸和小孟的對話,暗自在心裡想著:『要是有人跟我這樣說,我肯定也會回答我不要當個乖小孩的。』


小孩乖是應該的嗎?應該不是吧!如果她平時表現很好,符合大人期望,我們就會說她是個乖小孩,覺得她很棒!但這在邏輯上好像並不是一個雙向都得成立的道理:當小孩做了什麼什麼事,就很乖;但是乖小孩一定得要會做什麼什麼事情嗎?我覺得並沒有一定。再說,我也沒有一定要我的小孩很乖,所以,就連我也不覺得,平時很乖的小孩,就一定可以被大人拿來要求,她的其它表現也都要符合大人的期待。


在我晃神回來之後,龍霸和小孟還停留在乖小孩的爭論之中。只聽見龍霸丟了一句:『那你不要當乖小孩,就自己在玩具間玩吧!我和媽媽要去睡覺了。』我一聽,心想,這樣說話還得了,怎麼可以說不當乖小孩,就要被丟下呢?雖然龍霸只是因為心急,才出此下策,但這背後隱約藏著威脅與條件。看著小孟癟嘴欲哭得樣子,我趕緊出言安撫,並且讓她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爸爸媽媽都不會丟下她。


雖然我很確定想自己要小孟早點睡覺,但『你是個乖小孩,所以你要......』的句型還是不能隨便亂用。否則孩子的一句『我不要當乖小孩!』很容易就把父母原本想要說的話全數打回,最後的結果,要不就是父母得摸摸鼻子接受自己的孩子不乖;再不然,就是會被激的惱羞成怒,只能祭出恐嚇威脅,然而這兩個選項最後的結果,都不會將孩子引導到更好的位置,所以,「乖孩子」這三個字,還是簡單的用在讚美上就好,若是背後多了期待與交換的條件,還是謹慎為之吧!




跳tone的紀錄一下,5/2,也就是發生「乖小孩」事件的白天,我們趁著突然賺到的一天假期,三個人一起到平溪坐火車玩耍,儘管細雨濛濛,卻頗有情調,一路從瑞芳坐到底站菁桐,再往回走到平溪、十分,傍晚黃昏還在十分看了好多一閃一閃的螢火蟲才回家。


兩個大人的火車一日券才104元,非常便宜又好玩!隔兩天又去了猴硐看貓,整條路線都很悠閒,雖然總是細雨不斷,卻涼爽自在,很適合帶小朋友同遊。
從瑞芳火車站出發
興奮的小孟 
吃著瑞芳龍鳳腿的龍霸和小孟
吃完龍鳳腿,再來點奶瓶水,火車剛好停在三貂嶺。
一路從瑞芳坐到菁桐,在下車散步往回走。 
小孟堅持要拍的照片,看起來卻像是被日本人吃進嘴裡的小孩。
平溪老郵筒
古早味太白粉!
據龍霸說他小時候常吃,我卻從沒吃過,看來我們兩個的年代有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