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0日

啊固畫作賞析

每回參觀博物館或美術館展覽時,我都非常喜歡自己靜靜的看畫,不聽導覽、不看解說、不按照標示的順序參觀,而是哪裡人少就從哪裡看起。理由無它,只是單純的相信,畫作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是畫家直接和我們對話的言語,不用在乎我眼中看到的是否和別人有所不同,也不必擔心自己是否會錯過一些感動。畢竟,就如同交談聊天一般,同樣的語言文字,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讀理會,然而我們卻從來不曾擔心自己看過的小說是不是跟別人有不一樣的心得。

所以,看展覽之前,有時間了解作者背景就了解一下吧!沒時間的話,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看了開心、歡喜、有所感動,才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事。

直到前一段時間,小孟開始拿著梵谷的畫作像看圖說故事一樣講給我聽時,便更加讓我相信,藝術原本就不需要翻譯,只需要單純的看與感動分享。並且決定替小孟記下她人生的第一場畫作賞析。

 Country road in Provence by night
『爸爸、媽媽、葉樹。』(右下方兩個步行的人是爸爸媽媽,正中央的是葉樹,小孟稱『樹』為葉樹,大概是因為樹上都有葉吧!雖然鄉間小路上的兩個行人並不是我和隆霸,但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完全不影響她觀看時的興奮與喜悅。)                                

 Flowers in a blue vase
『花花』(不用多做解釋與翻譯,畫中的主題確實是花花。)                            

The garden of the asylum at Saint-Remy
『花花、花花。』(這張畫於南法聖黑米的作品中,90%描寫的是花園裡繁花似錦的大樹及路旁低矮的花叢、綠草,只有左半邊些許的黃色磚牆透露出療養院位置。滿幅的花樹,被小孟用連續的兩個『花花』強調出花兒的繁多。)              

曾經有朋友問我,帶著這麼小的孩子去看劇團表演不是浪費錢嗎?她又看不懂到底在演些什麼。其實每次帶小孟去看兒童劇團的演出時,她都看得非常入迷,雖然還不會用太多言語對我們表達她的體驗與領悟,但觀察整個過程中她時而高舉小手,時而高聲驚呼,還有那份專注的神情,怎麼能說她不懂呢?甚至,我敢說她的體會比我們更加直接、強烈,因為在我帶她翻閱畢卡索畫冊時,她一眼就能認出畢卡索用腳踏車龍頭作的裝置藝術是一隻『牛牛』;並指著那些裸露豐腴肉體胸部的女人說是『媽媽』,然而一個成熟大人卻不一定能夠體悟那些豐滿女體代表象徵的正是母性的富饒,有時候還會因為教育的關係聯想到性而感覺羞怯。

孩子是最真實自然的,所有藝術家所追求的也正是那份童赤之心,放手讓孩子接觸藝術吧!那會讓他們的心靈開闊喜悅,千萬別擔心她不懂,有時候和孩子一起看畫,反而能看見更多,特別是一些我們習以為常而忽略的美。

2 則留言:

  1. 我好喜歡妳的每一篇文章 特別是這篇 小孟孟真的好幸福 有個這麼棒~這麼有智慧的媽咪 : )"有時候和孩子一起看畫,反而能看見更多" -->我也深深地這麼認為...常在教學生的當下...他們的內在想法或甚至形體線條、用色 都令人驚豔...很多時候都還會很想收藏他們的作品呢XD

    julie

    回覆刪除
  2. 好開心看到你的分享
    前一陣子我的小舅買了一個磁鐵畫板送給小孟,
    每回看這她認真的在上面作畫,
    我都好希望那一是張畫紙,可以讓我替她永久收藏!
    有你這樣一位懂得欣賞的老師,學生應該會學的非常開心而且有成就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