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3日

生命的來來去去

上星期五下午,接到堂弟從醫院打來的電話,我知道臥病兩個多月的爺爺即將辭世了。趕緊撥了通電話給基隆的婆婆,邊盤算著把小孟暫時送回基隆,邊動手整理小孟的玩具。


『媽媽,你要幹嘛?』小孟問我。


『寶貝,媽媽等一下要先帶妳回阿嬷家。』我說。


『為什麼?我不要。』小孟大約是從我的表情和動作猜想出我要把她一個人留在基隆,所以先說不要。


『可是媽媽要去醫院看太爺爺,你不能跟我去呀!』


『你不要去醫院看太爺爺啦,你在家裡陪我。』小孟坐在地上說。


『寶貝,你還記得《好好哭吧!》這本故事書裡的祖母嗎?太爺爺就像那個祖母一樣,要離開我們了。媽媽想要陪著他走完最後一段路。』我坐在小孟身旁,看著她說。


聽完我說的話,小孟沒有再吵著說不要。


於是我問:『你想要帶哪些玩具去阿嬤家玩?要不要自己挑?』


『嗯~~我要帶這些。』小孟跑去拿了一袋玩具出來。


『好,那我先去幫妳收衣服讓你帶去阿嬤家。媽媽晚上一結束,就馬上去阿嬤家找你,好嗎?』


『我要跟你一起睡,我不要自己睡在阿嬤家。』小孟說。


『好,我會回去跟你一起睡。』我說。


『那你可以先講這本故事書給我聽嗎?』小孟拿起我接電話前正準備要講的故事書問我。


『好啊!那我們先講完,媽媽再去收衣服。』我接過小孟手上的故事書。


講完故事後,我趕緊收拾衣服,一等龍霸到家,我就先趕去醫院,讓龍霸送小孟回基隆。雖然在醫院門口就接到姐姐的電話,說爺爺已經離開了。但我還是趕到病房,等牧師來後和大家一起替爺爺禱告,祝福他一路好走。


如果沒有遇上長輩辭世的事,我想我是不會刻意在小孟一兩歲的時候,就跟她提起「死亡」這件事情的,但一年多前我的外公離開後,她就曾指著相片問我:『媽媽,太外公呢?』,或是指著太外公身旁她從未見過的太婆婆問:『這是誰?』


所以,我就直接說了。


『這是太婆婆,就是太外公的太太,雖然妳沒有看過她,可是媽媽想她一定很喜歡妳。你還記得太外公嗎?妳小時候他很喜歡抱著你唷!不過,現在他跟太婆婆一起住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


『為什麼?』小孟問我。


『因為他們老了,年紀大了,也完成了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帶給我們愛。所以,他們要休息了。雖然,他們現在沒有跟我們住在同一個世界,但其實他們也沒有消失離開,他們還是會在天上看顧保佑妳呀!』我說。


有時候,當小孟問起我小時候的事情時,我也會告訴她,我小時候是在外婆家,也就是她的太婆婆家長大,她對待我就像自己的女兒一樣,所以我也把她當作自己的媽媽。


有時候她會問我:『媽媽,妳的婆婆是不是會帶妳去買菜呀?』就會告訴她說:『是呀!不過如果有時候她沒有帶我去,我就會在家裡哭哭。就像有時候媽媽要去上課,妳會哭哭那樣。可是,我知道她很快就會回來,也很愛我,等她回來抱抱我,我就不哭了。是不是跟妳一樣呀?


也有些時候她會問我:『媽媽,妳小時候也會跟妳婆婆一起做麵疙瘩嗎?』


然後我就會回想一下童年的畫面,回答她說:『嗯~~我好像沒有跟她一起做過麵疙瘩,不過我會跟她一起做包子跟饅頭。』


因為我說的這些童年的往事,就跟小孟現在經歷的許多生活瑣事類似,所以即使她沒有真的見過太婆婆,但似乎對她這個人也不陌生。每當我們談論到她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像是在談論我們身邊的任何一位朋友一樣,沒有因為她已經辭世而有恐懼、陌生、害怕,有的只是親人之間的親密與愛。有時候甚至我會覺得,就是因為小孟問了我這麼多關於童年的問題,讓我不斷回憶起外婆在我生命裡給過的愛和支持,所以能讓我在生活中有源源不斷的能量補充,也療癒了對於外婆辭世的悲傷難過。


《好好哭吧!》這本故事書,是一次在書店陪小孟讀故事的偶然機會裡發現的,當我閱讀到書中的死神對即將失去祖母的孩子們說到:『好好哭吧!心愛的孩子們,你們可以悲痛,但不要心碎啊!』時,我的眼淚瞬間滴落,彷彿終於有人安慰到我失去外婆的傷痛,讓我可以好好接納自己悲痛的情緒。所以,當下就決定要把它買回家。


最初的時候,我並沒有預設任何立場,沒有期望這本書可以讓小孟體悟到關於死亡的任何面向,只是單純覺得這本書治療了我的心痛,並想要讓小孟知道,哭泣並沒有任何不好,不管大人小孩都是可以哭泣、能夠悲傷的。但我想透過每次的陪伴、閱讀,還有回答她許許多多的問題後,她其實已經懂得死亡就是生命的一個部份、生命進行的一個過程。所以,當我告訴她太爺爺就像《好好哭吧!》這本書裡的祖母一樣要離開的時候,她很快就能夠理解我要告訴她的事情。


很多時候,父母隱瞞孩子的起心動念,並不是真的關於孩子不能夠理解我們要跟他們訴說的事情,而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或是害怕讓孩子知道後會引來的一連串問題。然而,我們能夠瞞著他們多久?透過父母及身邊親人的舉動,孩子們又是真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嗎?我想答案未必是肯定的。生命中的來與去,就像生活裡頭的所有其他事情一樣,孩子們都會有知道的一天,晚知道不一定對他們真的比較好,早接觸也不一定真的會讓他們難以承受,只要在事情發生的當下,父母願意用一個比較開放的態度,陪著孩子渡過,其實死亡就跟新生一樣,都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如果我們願意讓孩子知道我們家裡即將多一個新生兒,即將會有弟弟妹妹來和他作伴,那麼我們也不該剝奪他們面對死亡的機會。


陪著孩子走過生命的來來去去,也讓孩子陪著我們面對生命裡的來來去去,對於一個家庭的親密感、凝聚力,都會是一種很好的體驗。畢竟,當我們承諾要成為一家人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答應了彼此要陪伴彼此渡過生命的高低起伏、快樂難過。


謝謝爺爺在他在世的時候對小孟如此的疼愛,也謝謝小孟在太爺爺臨走前能夠如此體貼的讓我到醫院送他最後一程。每一次有親人離開,只是想要教導我們更加珍惜彼此相處的當下,如此一來,才不會在最後時刻懊悔心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