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4日

剝豆子

最近對於菜市場裡的菠菜、地瓜葉還有大陸妹興趣缺缺,即使新鮮漂亮也很難讓我有想要伸手把它們帶回家的衝動。於是開始搜尋市場外圍那些面前擺著不太多樣菜種的老婆婆們,拼了命的擠出破爛台語和她們打交道,問菜名、問煮法(雖然經常有種問了也是白問的窘境,因為一轉頭就忘了那些從沒聽過的台語菜名,幸好料理方式比較好記,不然買回家真的很冏。),然後拎回一袋袋足以挑起我好奇與興趣的『野菜』,期待自己端上桌後的滋味。(雖然有些並不是野生的,但在一般市面上已經幾乎看不到了。)
有著紫色外緣及綠色外皮的『肉豆』。


第一次在林口的市場買到肉豆時,賣菜的阿嬷說她也不知道這種豆的名稱,只教我說用蒜頭爆香後炒軟就可以吃,回家試炒的時候,不小心混合到前一道菜裡的醬油,(懶得洗鍋的人經常會發生這種事情)吃起來竟然意外的香,而且小孟超愛。所以後來在桃園的菜場裡看到時,又忍不住買了半斤多。


桃園的賣菜阿嬷比較專業,除了告訴我這種豆子叫肉豆外,還說以前這種豆子上都有很多毛,像毛豆一樣;現在大概是改良了,只剩下少少的小細毛,吃起來比較順口,但是一定要煮軟煮熟才能吃。


看到我從冰箱裡拿出肉豆的小孟,興奮地一直說要幫忙剝,只好把她抱上流裡台,讓她玩個過癮。








老實說,讓小孟在一旁幫我把豆子外圍的一圈豆莖撕掉真的是一種對人性的考驗(這種考驗其實在每天的生活裡一直用不同的形式不斷發生)。她小小的手指沒有足夠的力氣和巧勁能把細細的豆莖撕的恰到好處(哈哈!鏡頭剛好捕捉到唯一一次令人振奮的成功。),所以最後只能把每片肉豆都撇成了兩半,然後再讓我用小刀慢慢一片片剔除豆莖。


剛開始的時候真的會有種很想喊停的衝動,因為與其讓她這樣一片片撇成兩半,還不如我自己來:速度可以快上一倍,外觀也不會支離破碎。但是看她如此興致高昂的想要幫忙,做媽的我怎捨得潑她冷水?於是只好放手全由她來。自己在一旁拿起相機幫她記錄,也順便等著最後的收尾工作。


對我來說,端上桌的豆子是否一片片完好,還是每瓣大小不一,並不是重點,至少在這個階段不是最重要的事。重要的是小孟玩得開心,也明白生活裡的一切都可以憑雙手創造,這些美味的食物,不只好吃也很好玩。很多時候我都覺得,『生活』這件事情才是人生裡頭唯一重要的事情,做一個好媽媽、當一個好妻子,讓家人的生活中充滿驚喜、期待與歡樂,遠比賺很多很多錢來的重要。這並不是說,小孟長大了一定要像我一樣,甘心滿足於做一個家庭主婦,她可以很成功、可以賺很多錢,但我認為,真正發自內心的開心喜樂,仍舊來自於每天每天的生活。


所以,她想怎樣剝豆子,就剝吧!因為讓孩子喜歡上一件事情並不容易,壞了他們的興致卻非常簡單,如果她是如此喜愛和我在廚房一起煮菜、燒飯,那我完全不介意吃下一整盤有著各種形狀的豆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